聞名遐邇的潮汕咸菜,素以金黃晶瑩,酸甜酥脆,香醇爽口,風味獨特而令人饞涎欲滴,飲譽海內外市場,廣受海內外潮人的青睞。作為潮汕三寶之一的潮汕咸菜,其中最具代表作的當數現今汕頭金平區小公園一帶的老二咸菜口,已有50年歷史。著名的愛國華僑莊世平吃過也對其豎起大拇指。老二咸菜口遠近聞名,也稱“放心咸菜”。是現今潮汕不含防腐劑,口味數一數二的潮汕咸菜,促進食欲。潮汕咸菜也是潮汕海內外上千萬僑胞的思鄉之物,過年送禮必備。所具特有的潮汕特產,“飯中魚肉不如一口咸菜”,這也是一種傳統文化的魅力。
過去,潮汕農村家家戶戶都有腌咸菜,作為常年佐餐之用。每年秋收后農民會在田地里種上芥菜,菜地都是選在離村莊近,離水源不遠的地方。每天早上都要澆水,平時還要澆足夠的農家肥。成熟的芥菜只在卷心的上面有少許的、薄薄的綠葉,其余全是如白玉般的肥厚葉片。將其上面少許的綠葉摘除,就是圓圓的、肥白的芥菜心,潮汕人叫作“大菜蕾”,最適宜腌制。潮人種芥菜也確有經驗。建國前,外地人是不會種芥菜的,他們的所謂芥菜只是幾片長葉,不會包成球大的心,直到上世紀50年代,潮汕老農前往各地傳經,才傳播開來。
潮汕人腌制酸咸菜的制法與古人做菹基本相同。大菜收割后,一般都將老葉去掉,大棵的切成兩半,小的用整棵,略加曝曬,使其軟化,摻和食鹽裝進大缸,用大石頭壓緊。兩三天后,食鹽融化,大萊也壓出菜汁,再把適量的熱米湯澆進缸里。以后每天都加澆米湯,直到菜缸有酸甜氣味散發,菜葉由綠變黃,便可以取出食用。這種腌制方法,能使腌菜色、香、味俱佳,風味誘人,惹人喜愛。
潮汕咸菜是腌菜的一種。腌菜的制作,我國有悠久的歷史,在周朝就已有之。據《周禮·天官》載:“醢人掌四豆之實。韭菹,菁菹,茆菹,葵菹,芹菹,筍菹?!薄拜稀?, 即今之泡菜、咸菜、酸菜也。腌制后的芥菜能去其辛燥苦澀,轉為性涼味咸酸,其利氣豁痰、健脾和中之力更勝,民間習用其鹵汁以治肺癰、咳血、喉痛、聲啞、漆瘡搔癢等;咸菜腌制后產生大量的乳酸,能抑制人體腸內有害菌群和促進消化,其保健作用,乃滲透于膳食之中。